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

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更新状态已完结
文件大小242.3M
付费资源
已售 3

资料介绍

资料名称: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明]郭御青原著,徐伟刚点校,格式为pdf电子书,共414页,本套资料由易经玄学资料网收集整理,希望对您学习六壬神课有所帮助。

前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为传统文化之主干。其中尤以儒家文化影响世俗尤甚,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主要渊源于儒家文化学识中而来的。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学说之中,无疑以四书五经为其核心学说。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易经》《诗》《书》《礼经》《春秋》。四书五经作为一个有机传承儒家学说系统,其中又以《易经》被共称为
“诸经之首”。清圣祖康熙帝在《日评易经讲义》的“御制序”就以为:

朕惟帝王道法载在六经,而极天人穷性命,开物前民通变尽利,则其理莫详于《易》之为书,合四圣人立象设卦系辞焉而广大悉备。自昔包牺、神农、黄帝、尧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诸此。

盖《诗》《书》之文,《礼》乐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于《易》会通焉。汉班固有言:六艺具五常之道,而《易》之为原,讵不信欤?
从上述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汉代到清末,《易经》一直被认为“诸经之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易经》可以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根源。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根源,它的特点就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可以对任何一种学术或文化都有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术数学(易经应用文化)的诞生发展同样也是得益于易道之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之后。要其旨,不外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传以杂说耳!”术数文化既为“易之支派”,它的生命就深深地根植于《易经》之中了。

数术文化的本质就是利用易经原理进行预测,古人曾经依据《易经》构建发明了很多数理预测模型。从历史上来看,比较流行的有筮法、火珠林法、四柱、地学、相法、式法、星占、占候等数十种方法。就今日国内外研究应用来看,最为流行的不外乎四柱、六爻卦法、六壬、奇门遁甲、相法、地理这几大类。这几大类数理预测模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对人事进行预测决疑,大六壬在这几大类流行方法之中,以其预测准略惊人而独享盛名,故古人谓六壬以人事占验为长。因此,大六壬作为传统易学应用文化中的佼佼者,自古以来备受研易者的重视!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在中国大陆掀起了研易用易(包括利用数术模型进行人事预测)的热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易学应用研究已经从最始的入门性、基础性研究逐渐向复杂性、精密性的高端研究迈进。奇门遁甲和大六壬在近几年的风行就说明了这种民间易学应用研究的深入与进步。特别是大六壬(又名壬学)作为最有效的实用易经应用方法,在当代研易用易的现代社会越来越体现出巨大的预测决疑决策价值来了。
为了推动壬学在新世纪新时代的研究发展,同时也为广大学人和研易者们提供有足够研究价值的壬学资料,兹特地从众多六壬古籍中精选点校五本六壬古籍来组成一套现代版的壬学典籍奉献给读者。

这套(共三册)壬学典籍总共收录如下五本经典六壬古籍:
一、《六壬大全》明·郭御青著,共十二卷;二、《六壬断案》宋·邵彦和著述,清·程爱函辑录,共四卷;三、《六壬指南》明·陈公献著,共五卷;四、《壬归》无名氏著·共七卷;五、《六壬琐记》清·程爱函著,不分卷。

以上五本壬学古籍基本上涵盖了六壬的所有方面,从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条理的六壬知识体系。大致而言,《六壬大全》主要是收录壬学常识、方法、基本理论的集大成书,一切壬学研究都可以从此出发。《六壬断案》、《六壬指南》二书则是着重于应用壬学理论进行决疑预测的“实战”书,两书大量收录了宋代邵彦和、明代陈公献两位先生的六壬预测课案,对于研易者们如何学壬用壬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壬归》一书在历史上作为“秘籍”类书流行于民间,其书主要在用壬方法上提出了“象学”思想,是古往今来对于壬学应用研究最有启迪意义的一本好书。至于《六壬琐记》则是清代道光年间壬学家程爱函一生研壬用壬“心得”,这些研究“心得”对于壬学研究中的种种歧疑作了精辟的阐释与回答,其是历代壬学中最好的“解惑”书之一。这五本壬学古籍包括了壬学的基础理论、方法论研究、解惑释疑、实例应用四大方面,它是历代壬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经典。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我们的点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书原文中的繁体字均改为现代通行的简化字,以适应现代研究者的阅读习惯与深入理解。
二、全书原文进行了断句,根据书中文句表达意义加上标点符号,并改竖排为横排。
三、对原书进行了校勘,将原文字句错讹脱衍全部作了改正增删,力求原书原文前后上下脉络的通畅与文意的清晰。四、原书的注文与图示进行统一规划排版,力求形式上的完整与美观。

最后要指出的是,任何学术研究与应用都有个继往开来的问题;尊重传统古为今用,就是当代研易者们的时代要求。另外,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只有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学术大发展与百业俱兴旺的局面。这种盛世之气象在今天之中国已初步呈现,今日研易者欣逢其时自要全力进取,拥护国家大政方针,紧跟时代潮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继承批判整理发展传统易学应用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心力。

徐伟刚 2007年9月20日于北京

简介

《六壬大全》十二卷,不署作者姓名,有明代刻版,并有卷首题郭御青校刊。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术数类、占卜之属,同时刻有四库珍本流行于世。

第一卷:从入手法开始,讲述九宗门歌诀,详录三传总汇和岁月干支神煞,扼要介绍德合鬼墓刑冲破害方法,并且附有六十四课目诗诀,基本上是壬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汇总与整理。

第二卷:重点探讨六壬十二支神、十二天将的基本起例、概念、意义和应用象意,突出神将信息在壬学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卷:说明干支、四课、三传、发用等壬课基本形式特征规律,同时收录历代著名壬学诗诀歌赋,其中包括“照胆秘诀集”、“肘后经”、“玉成歌”等。

第四卷:收录了“括囊赋”、“云霄赋”、“三才赋”三篇重要赋文;但从内容上看,“云霄赋”、“三才赋”讲述的是金口诀内容,似乎与六壬无关。

第五卷–第八卷:此四卷收录了七百二十种壬课与六十四易卦对应所构成的“课经”。课经一般体例是:课名定义、课象、举例、订讹、歌诀等。“课经”是六壬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有着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九卷–第十卷:此二卷收录了宋代凌福之编撰的“毕法赋”,“毕法赋”为壬学中重要的实用方法论,历代壬学家用壬实践都是围绕着该赋来展开的。

第十一卷——第十二卷:收录了十二宫星区分野与明代行政区域的细致划分对应,有较大的史料参考价值,但和壬学运用关系不大。
依以全书内容上看,《六壬大全》就是历代壬学知识与资料的整理与汇总,所以《四库全书·提要》以为:“其为博综简括,固六壬家之总汇也。”但是,也较有不足之处:首先其书九宗门起例、贵人起例、天地盘起例、月将起例等方面没有清晰的充分说明,令初学者很难真正入门;另外《六壬大全》基本缺乏实例,“课经”中仅存几个课例也都是泛泛而说而缺乏操作性,对于入门者如何真正提高应用水平有一定的阻碍。

本书点校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四库术数类丛书》第六册中的《六壬大全》四库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方术概论·式法卷》下册中的《六壬大全》现代版本,结合两书详加订正增删,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质量上乘的现代版《六壬大全》。

资料截图

图片[1]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2]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3]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4]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5]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6]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7]_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电子版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资料目录

  1. 徐伟刚点校本-六壬大全.pdf
充值优惠: 充值100送30,充值200送100,充300送300。 余额充值
关于售后:
1、部分资源存在敏感词,网盘链接失效,请添加客服微信:502212423,我们第一时间补发!
2、如资料存在张冠李戴、音视频无法播放等现象,请添加客服微信:502212423,我们无条件退款。
3、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请放一百个心!如果资料无法发送,承诺全额退款!(客服在线时间:北京时间8:00-23:30)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部分玄学、风水、道法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仅供参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 分享